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文化传承——新课标心得体会 杜娇

杜 娇
2022-09-20
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工作坊开展了新课标培训会,工作坊指导专家赵琦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新课标培训,让我们收获颇多。  

  在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第一点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从这点我们能够看出新课标理论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本领的孩子,那作为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能力。







  对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讨我发现此次课标的新变化是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给予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

  对于英语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发展素养,如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部分的素养主要通过英语课程得到发展,如(语言能力)在基础的课堂中实现语言能力的运用与发展;部分素养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特殊的关联性,如(文化意识)在课堂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理解记忆;部分素养的发展不局限于英语课程,但可以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思维品质),在课堂中利用对于数字的学习,将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让学生进行规律的探讨,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发展。

  在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方面,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出发点,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授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法,学科融合实践法等。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文化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对于考试评价也进行改进。之前我们一直采用中介性评价,以一张试卷就评估了学生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需要对学生能够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而在这学期当中我们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们进行了无纸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们也是乐在其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寻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于英语的教学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要树立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发现、获取、概括和探究意义的过程的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其次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的关键,在课堂中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悟英语学习的魅力同时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已知,学习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中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巩固革新练习,将语言的运用最大化提升;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分为三大主题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主题范畴的支撑下使得英语教学不再无目标可寻。

  回顾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结合本次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在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更多的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英语知识;同时贯彻、落实工作坊的理念,用英语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和传播。

(杜   娇 )



阅读15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